对话郑达:理性与诗意的碰撞
[华大在线] 图为作品《未知的指数》2021年1月29日,“未知的未知———郑达个展”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。该展览是美术学院副教授郑达自2016年来以“低科技”为探讨形式的代表作,呈现了他在后疫情时代语境下...
巧匠出能工:华师团队以“舞”获佳绩
[华大在线] 手持芭蕉扇,虎虎生风;双手太极式,拳拳到位,不仅如此,主角还能跟随着音乐、背景视频一同翩翩起舞。不过,站在台上大显身手的可不是普通人,而是一台台被精心设计过的机器设备。凭借着别出心...
严鹏:让学术研究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
[华大在线] 2020年9月,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严鹏的专著《战争与工业: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演化》获得了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这本著作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研...
“心灵捕手”任志洪:请把你说与我听
[华大在线] 编者按:时代在召唤,家乡格外亲,过去几年,学成归来的留学人员数量不断攀升。1月中旬,新华社推出“海归的硬核青春”专栏,聚焦报道学成归国的留学青年,我校心理学院教授任志洪便是其中之一。...
行于阡陌 躬身实践
[华大在线] “其实这个名字的寓意很简单,就是在田间小路上行走的一群人。”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、阡陌团队发起人赵芸逸介绍着团队名称由来。也正是这个朴素简单的名字,将一群怀揣朴素理想的青年汇聚起来...
一念既出 万山无阻:你的热爱与坚持终有回响
你是否也有过曾经坚持的热爱?热爱一种奉献,热爱一项技能,甚至热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很多时候我们都将它藏在心底的角落,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匆忙中将它遗落。殊不知,这份热爱如果有了坚持,...
佘能芳:“每堂课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对待”
国赛是个人教学生涯的新起点,我将以更深刻的科学启迪和更广阔的学科视野,担当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。”10月30日,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南京落下帷幕,化学学院佘能芳副教...
徐畅:“华师给了我追梦的底气”
人物名片:徐畅,女,生命科学学院化学-生物学交叉培养专业2017级本科生,连续两年学年平均学分绩位居专业第一,英语六级609分,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、校三好学生、树人丹桂奖学金等荣誉。...
张子悦:不虚度不滞留 文理兼修无畏跨界
张子悦,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(中澳)专业2017级本科生,中共预备党员,连续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,为国家奖学金、博雅银桂奖学金、博雅丹桂奖学金获得者;先后荣获校优秀共青团员、校三好学生、...
黄雅雯:诗在趣方逸 志坚情未终
作为古老的文学样式,中华诗词展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,具有高度的审美与艺术价值。于个人而言,诗歌亦是陶冶情操,提升艺术修养的“良友”。在2020年“聂绀弩杯”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...